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交通運輸廳(局、委),有關交通運輸企業, 部管各社團、部屬各單位、部內各司局、駐部監察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和中央文明委《關于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意見》精神,切實加強交通運輸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推動交通運輸科學發展,制定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結合交通運輸行業特點,聚焦重點領域,完善信用建設制度標準,強化系統平臺支撐和信息應用服務,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全面提升行業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為完善行業治理體系、提升行業治理能力、加快推進“四個交通”發展提供保障。
(二)主要原則。
政府推動,社會共建。充分發揮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在制度設計、標準制定和實施、監督使用中的作用,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和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信息系統建設和第三方評價應用。
加強銜接,協作共享。在國家統一指導下,制定完善行業相關制度標準,注重和其他行業、其他部門的有效銜接,逐步實現信息共享、協作共用。
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充分考慮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長期性、系統性和復雜性,強化頂層設計,立足現有基礎,促進銜接融合,有計劃、分步驟推進。
重點突破,強化應用。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工程建設、運輸服務和安全生產等行業重點領域,率先在信用制度、信用評價和獎懲機制建設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三)建設目標。
到2020年,形成交通運輸行業信用建設的規章制度和標準體系,行業信用信息系統基本建成,信用考核標準基本健全,形成交通運輸管理機構與社會信用評價機構、信息化智能化等相結合,具有監督、申訴和復核機制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信用信息評價結果在交通運輸各領域各環節得到有效應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切實發揮作用,逐步建立跨部門、跨行業的信用獎懲聯動機制。
二、重點領域
政務誠信領域。堅持依法行政,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依法公開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建立健全重大決策事項公示和聽證制度,拓寬公眾參與政府決策的渠道。發揮政府誠信建設示范作用,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加強自身誠信建設,加強公務員誠信管理和教育,帶動全行業樹立誠信意識、提高誠信水平。建立健全政務和行政承諾考核制度,把發展規劃確定的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目標落實情況以及為百姓辦實事的踐諾情況作為評價誠信水平的重要內容。嚴格執法程序,提高行政執法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水平。強化預算約束,提高透明度。
工程建設領域。圍繞交通運輸工程項目招標投標、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工程咨詢、檢驗檢測、運營和養護,以及產品設備供應、竣工結算和竣工決算審計等關鍵環節,建立交通運輸企業和從業人員信用評價結果與資質審批、執業資格注冊、資質資格取消等審批審核事項的關聯管理機制。鼓勵運用基本信用信息和第三方信用評價結果,作為投標人資格審查、評標、定標和合同簽訂的重要依據。把工程項目肢解發包、轉包、違法分包、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等列入失信責任追究范圍。
運輸服務領域。圍繞旅客運輸、貨物運輸、運輸站場、運輸工具檢驗與維修、駕駛員培訓以及相關服務機構等重點方向,將誠信監管納入運輸行政管理日常工作,明確誠信監管職能,提高企業誠信經營、文明服務的自律意識。結合市場準入管理和日常監督檢查,建立運輸企業、從業人員誠信信息收集和整理制度,通過信息系統自動記錄企業、從業人員的各種信用信息。
安全生產領域。圍繞工程建設和運輸服務重點部位、關鍵崗位,將安全生產與企業信譽、優惠政策、行政許可、市場準入、資質審核、工程招標投標掛鉤,作為重要內容納入企業安全生產誠信評價體系。
信息統計領域。圍繞統計數據報送、數據質量、數據發布等重點環節,將統計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作為交通運輸企業誠信評價的重要內容,切實強化對統計失信行為的懲戒和制約。
價格領域。指導企業和經營者加強價格自律,規范和引導經營者價格行為,實行經營者明碼標價和收費公示制度,著力推行“明碼實價”。督促經營者加強內部價格管理,根據經營者條件建立健全內部價格管理制度。完善經營者價格誠信制度,推動實施獎懲制度。
企業管理領域。開展企業誠信承諾活動,在生產經營、財務管理和勞動用工管理等各環節強化信用自律。鼓勵企業建立客戶檔案、開展客戶誠信評價,鼓勵企業建立內部職工誠信考核與評價制度。
關鍵崗位從業人員領域。在行業關鍵崗位從業人員資格準入、專業評價、年審考核、職稱評定中,強化誠信教育,培養職業操守。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信用制度標準體系。
加強行業信用制度建設。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及時將較為成熟的信用記錄、檔案、評價、監督、獎懲、應用等機制及信用信息采集、共享、公開、管理等制度寫入相應的法規規章,逐步完善交通運輸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制度。
加強行業信用標準建設。重點圍繞信用信息分類與編碼、信用信息資源元數據等標準規范,推動工程建設、運輸服務等領域信用信息系統相關標準規范的制修訂。建立以組織機構代碼和居民身份證號為基礎的統一規范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類管理標準,對各方主體的基本信息、不良行為記錄信息等內容作出統一規定。
加強行業信用信息采集管理制度建設。完善信用信息采集機制,推進信用記錄和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建設。完善信用信息記錄管理制度,明確信用信息記錄主體責任,保證信用信息的客觀、真實、準確。制定信用信息異議處理、投訴辦理制度,保護信用信息主體合法權益。
(二)加快信用信息系統建設。
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征集系統、查詢系統,依法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統平臺登錄和查詢功能。按照統一標準加快各領域信用信息系統平臺建設,推進交通運輸企業和關鍵崗位從業人員信用系統和信息數據庫建設。做好現有系統平臺的升級完善與對接融合,實現部、省兩級信用信息系統平臺互聯互通。
(三)完善信用評價監管制度。
完善信用評價制度。結合行業特點,分領域制定信用評價辦法及評價標準,對信用評價的指標體系、評價方法、評價程序以及動態管理等作出明確規定。發揮行業學會協會等中介組織作用,引導和規范第三方機構參與信用評價。
開展信用等級評價。建立行業統一的信用等級,按照5級(AA、A、B、C、D,分別對應好、較好、一般、較差、差)確定信用等級,并作為獎懲的重要依據。
明確失信行為。建立完善交通運輸行業失信行為目錄,作為開展信用等級評價的重要依據。將各類交通運輸違法行為直接列入失信記錄。
規范信用評價活動。加強對評價機構的監督管理,引導評價機構依法開展活動,嚴格評價程序,堅持規范運作,做到標準公開、程序公開、客觀公正,對評價機構弄虛作假等行為依法嚴肅查處。
(四)推進信用信息應用。
推進信用信息公開。建立信用信息通報制度,分級分類明確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對相關信用信息的披露權限和程序,明確有關社會機構、個人對信用信息的查詢權限和程序。依托政府網站,推進信用信息公開共享,建設覆蓋全行業的綜合檢索平臺,實現信用信息公開共享的“一站式”綜合檢索服務。建立信用信息交換共享機制,統籌利用現有基礎設施,依法推進各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信息交換共享,推動信用信息資源的有序開發利用。
守信獎勵和激勵。加強對守信主體的獎勵和激勵,實行優先辦理、簡化程序等“綠色通道”支持激勵措施。鼓勵和支持有關單位在采購交通運輸服務、招標投標、人員招聘等方面,優先選擇信用良好的企業和人員。
失信約束和懲戒。加強對失信主體的約束和懲戒,強化行政監管性約束和懲戒,健全失信懲戒制度,建立行業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推動形成市場性約束和懲戒,使失信者在市場上受到制約。推動形成行業性約束和懲戒,通過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自律規則并監督會員遵守。逐步建立跨地區、跨行業的信用獎懲聯動機制,完善失信行為通報和公開曝光制度。
(五)加強信用信息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安全監控體系,加大安全監督檢查力度,做好安全風險評估,加強信用信息服務系統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應急處理機制,加快推進行業信用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推動,制定落實本意見的方案,分解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分工,注重協調配合,強化科技支撐與人才保障。要落實資金保障,將應由政府部門負擔的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二)強化督查考核。
交通運輸部將對交通運輸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情況進行督查指導和抽查通報,逐步推行信用報告制度。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結合日常業務和專項檢查,定期或不定期檢查交通運輸企業和從業人員守法誠信情況,及時發現、制止和懲戒各類違法失信行為。
(三)加強誠信文化建設。
大力加強誠信文化建設,推進誠信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工地、進站場。廣泛開展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宣傳交流活動,推廣先進工作經驗,樹立行業誠信典范,營造誠信為榮、失信可恥的良好氛圍。
交通運輸部
2015年5月12日